好小說的幾個條件:以黃春明的小說〈兒子的大玩偶〉為例

藍植銓

2007/01/31在風城社區大學--新竹區域社會研究--演講稿

壹、前言

一、<兒子的大玩偶>於1968225日發表於《文學季刊第六期》。

二、入圍第二十屆金馬獎(1983)最佳男配角陳博正、最佳童星顏正國、最佳改編劇本吳念真,可惜都未獲獎;同年獲得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。

三、《亞洲週刊》所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排名第28名。

四、小說在傳統文學的地位。

五、國文教學裡的儒道與文學的輕重;文言與白化的比例;開放教科書編輯以後。

六、好小說的要件:

1.就形式而言:運用文字的能力,結構完整等

2.就內容而言:好看、廣度與深度等。

貳、好小說的廣度

一、黃春明的經歷與〈兒子的大玩偶〉

1.出生:黃春明於1935213日,出生在宜蘭縣羅東鎮現今的中山西路上,這一帶當地俗稱為「浮崙仔」(今浮崙里);鄉下人稱該地為「街仔」,是農村社會的商業區。

2.戲院公園:後來因為出生地位於丁字路口需要打通,房子被拆掉,黃家就搬到中正路,開了一家賣衣服鞋子的「久大行」,斜對面是羅東戲院,附近有羅東公園,這兩個地方是他蹓躂流連的去處。

3.接觸妓女:被頭城中學退學到考取台北師範這段期間,黃春明離家到台北後車站保安街一家電器行當學徒。後車站附近有不少風月場所,黃春明常得去修電器。在那個青春期尷尬的年紀,常常被老鴇、茶室妓女取笑捉弄,甚至曾有過和一個小雛妓被反鎖在一間房間的經驗。

4.地方記者:1963年黃春明在宜蘭中廣地方電台當記者,後來又企劃地方性鄉土節目,自己製作、採訪、編輯甚至播音。黃春明因為製作「蘭陽素描」、「街頭巷尾」、「豆腐一聲天下白」和「雞鳴早春天」的地區性節目,踏遍了宜蘭的街頭巷尾,接觸各式各樣的人,增進了社會閱歷,也由於記者跑新聞的工作,不但看到一般人的生活,也清楚整個社會的運作,對日後〈青番公的故事〉所開展出一系列鄉土小人物的創作,有莫大的幫助。

5.廣告人:1965黃春明到台北廣告公司上班,並從事廣告工作將近十一年。

二、〈兒子的大玩偶〉裡的社會背景

1.時間:「龍年生的,叫阿龍不是很好嗎?」(P.182)可知小說的時間背景為19631964(甲辰年,龍年)。

2.教堂麵粉:坤樹在公園路看到一排長龍從天主教堂的側門排到路上,他很快的專程的趕回家,告訴阿珠說天主教堂又在賑濟麵粉了。等他晚上回來,兩大口袋的麵粉和一聽奶粉好好的擺在桌上。(P.178)

3.巡迴電影:記得小時候,不知道那裡來的巡迴電影。對了,是教會的,就在教會的門口,和阿星他們爬到相思樹上看的。(P.186)

4.廣告內容:新近,身前身後又多掛了兩張廣告牌;前面的是百草茶,後面的是蛔蟲藥。(P.164)

5.傳統婦德:阿珠背著阿龍和平時一樣地去替人家洗衣服。(P.173) 但是這和其他今她不安的情形揉雜在一起,變得比原先的恐懼更難負荷的複雜,充塞在整個腦際裡。見了坤樹的前後,阿珠只是變換了不同的情緒,心裡仍然是焦灼的。(P.175)

6.親戚關係:「畜生!好好!你這個畜生!你竟敢忤逆我,你敢忤逆我。從今以後不是你坤樹的大伯!切斷!」「切斷就切斷。我有你這樣的大伯仔反而會餓死。」(P.167)

7.工業來臨:找這活幹以前,坤樹亦曾到紙廠、鋸木廠、肥料廠去應徵過,他很羨慕這群人的工作,每天規律的在這個時候,通過這涼爽的高桉路回家休息。(P.183)

8.社會變遷:「我們的宣傳想改用三輪車。你除了踏三輪車以外,晚上還是照樣幫忙到散場。薪水照舊。」(P.185)

參、好小說的深度

一、坤樹的內心世界

1.願景的匱乏:近前光晃晃的柏油路面,熱得實在看不到什麼了。稍遠一點的地方的景象,都給蒙在一層黃膽色的空氣的背後,他再也不敢望穿那一層帶有顏色的空氣看遠處。(P.164)寂寞與孤獨自然而然地叫他去做腦子裡的活動;對於未來的很少去想像,縱使有的話,也是幾天以後的現實問題,除此之外,大半都是過去的回憶,以及以現在的想法去批判。(P.167)

2.自卑的性格:從幹這活兒開始的那一天,他就後悔得急著想另找一樣活兒幹。對這種活兒愈想愈覺得可笑,如果別人不笑話他,他自己也要笑的;這種精神上的自虐,時時縈繞在腦際,尤其在他覺得受累的時候倒逞強的很。想另換一樣活兒吧。單單這般地想,也有一年多了。(P.164) 「阿龍,你看!爸爸在那裡。」她指著坤樹的手和她講話的聲音一樣,不能公然的而帶有某種自卑的畏縮。(P.174)

3.積極的一面:「老闆,你的電影院是新開的,不妨試試看,試一個月如果沒有效果;不用給錢算了。海報的廣告總不會比我把上演的消息帶到每一個人的面前好吧?」(P.165) 她接著說:「你會不會踏三輪車?其實不會也沒關係,騎一兩趟就會熟的。金池想把三輪車頂讓給你咧。詳細的情形……。」(P.187)

4.屈辱式的尊嚴:「他發了什麼神經病,這個人向來都不講話的。」有人對著向坤樹問話的那個妓女這樣地笑她。「他是不是啞巴?」妓女們談著。「誰知道他?」「也沒看他笑過,那副臉永遠都是那麼死死的。」(P.169)

5.矛盾的現象:「你想想,當時我們要是沒有這件差事,那真是不堪想像,說不定阿龍就不會有。現在我們一有其他工作,一下子就把這工作丟了,這未免太過份吧!」…. 她沉默的跟著坤樹走進屋子裡,在一團困惑的思緒中,清楚的意識到對坤樹有一種新的尊敬。(P.188)…. 在意識裡,阿珠覺得她好像把坤樹踏三輪車以後的生活計劃都說了出來,而不顧慮有欠恩情於對方的利益,似乎自責的很厲害。(P.189)

二、夫妻吵架的原型

1.導火線:我不應該遷怒於她。都是那吝嗇鬼不好,建議他給我換一套服裝他不幹,他說:「那是你自己的事:」我的事?真是他媽的狗屎!這件消防衣改的,已經引不起別人的興趣了。同時也不是這種大熱天能穿的啊!(P.171-172)

2.衝突:「我就這麼大聲!」「你真的要這樣逼人嗎?」(P.172)

3.勝利者:「不要說了!」撕著喉嚨叫:「住嘴!我!我打人啦啊!」當時把拳頭握得很緊,然後猛力的往桌子捶擊。(P.172)

4.互相關懷:夫,十五分之八頁的關懷;妻,四又十五分之四頁的關懷。夫妻之比約18

5.和解:坤樹終於耐不住這種沉默了:「阿龍睡了?」他明知道阿龍在母親背後睡著了。「睡了。」她還是低著頭。(P.177-178) 「今天早上紅瓦厘的打鐵店著火了你知道不知道?」「上午米粉間那裡的路上死了兩個小孩。」(P.178) 這一段和解的時間約有半個小時的光景,然而他們之間的目光卻沒有真正的接觸過。(P.179)

6.結束:他的精神好多了,眼前直穿到盡頭,再也看不到那一層膽黃色的阻隔了,那麻木不覺的臂膀,重新恢復了舉在頭頂上的廣告牌子的重量感。…. 不知怎麼,夫妻之間有了尷尬,而到了某一種程度的時候,性慾就勃發起來。(P.179)

肆、進一步研讀書目

佛斯特著/李文彬譯:《小說面面觀》。志文,民62

許俊雅:《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》。文史哲出版,1995

葉石濤:《台灣文學史綱》。春暉,民76

 

文章標籤

aha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